疥疮的科学治疗与日常护理指南
疥疮的科学治疗与日常护理指南
疥疮是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,表现为剧烈瘙痒、红色丘疹和隧道状皮损,夜间症状加重。其传染性强,需及时干预。以下是结合医学共识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:
一、疾病基础认知
1. 病因与传播
疥螨通过直接接触(如握手、同寝)或间接接触(共用衣物)传播,潜伏期约2-6周。免疫力低下者易出现严重类型(如结痂性疥疮)。
2. 典型症状
- 指缝、腕部、腋窝等薄嫩皮肤处出现灰白色隧道样皮损。
- 红色丘疹、水疱伴剧烈瘙痒,夜间尤甚。
- 继发感染可导致脓疱、淋巴结肿大。
二、核心治疗方案
1. 外用药物
- 5%扑灭司林乳膏:黄金,全身涂抹(颈部以下),8-14小时后洗净,7-10天重复1次。
- 10%硫磺软膏:适用于儿童、孕妇,连续3天使用,需配合温水浴。
- 25%苯甲酸苄酯乳剂:快速杀螨,但可能**皮肤,需稀释后使用。
2. 口服药物
- 伊维菌素:单次口服(200μg/kg),严重者间隔1周重复。禁用于孕妇及体重<15kg儿童。
3. 辅助处理
- 抗组胺药(如氯雷他定)缓解瘙痒。
- 继发感染时联用抗生素软膏(如莫匹罗星)。
三、环境与生活管理
1. 消毒措施
- 患者衣物、床单沸水煮烫10分钟,或密封塑料袋静置72小时。
- 地板、家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。
2. 家庭防控
- 共同生活者需同步治疗,即使无症状。
- 治疗期间避免密切接触,单独使用毛巾等物品。
四、误区与注意事项
- 避免过度抓挠:防止细菌感染和结节性疥疮形成。
- 勿信偏方:醋泡、蒜泥等可能加重**,延误治疗。
- 疗程完整性:症状缓解后仍需完成用药周期,确保虫卵清除。
五、预后与复查
规范治疗1-2周后瘙痒逐渐消退,但过敏反应可能持续数周。若2周内无改善,需复诊排除耐药或再感染。
提示:公共场所(如学校、养老院)出现病例时,应启动群体筛查。日常保持皮肤清洁、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是预防关键。
(全文约820字)
点一点,知道更多信息
快速挂号通道,预约先人一步
温馨提示:本网站已加密,绝对保证您的隐私安全,就诊前通过手机预约可免排队等候,到院优先就诊。